光明報道 — 淑樺梅詩城市中採集‧風雨陽光有機質

  • 淑樺(左)與梅詩(右)雖然未有實際支薪,但在悉心照顧果園、協助收成後直至到市場買賣的農產品收入,從中獲得提成。(圖:光明日報)

蘇淑樺,28歲,吉隆坡人;雷梅詩,26歲,吉打人;兩名女子同畢業於檳城理科大學,在這之前,她們分別有穩定的市場行銷員和臨教工作。

個性衝勁的淑樺憨厚地說:我們沒資本也沒人手,要省著花,農場搭棚用亞答葉,總之甚麼都是自己動手。看起來內向敏銳的梅詩自嘲的說:現代人最沒興趣的草根性事物,嫌土嫌落後,我們偏偏把它扛上了。

無論是以甚麼樣的態度看待這個工作,她們兩人都有一個共同點:妙齡,熱情,聰慧。

在炎熱的35度天、傾盆大雨環境下農耕,淑樺梅詩憑著的是自己才能感受的收成喜悅,還有執著於綠色的毅力堅持。

在曝曬烈日下翻土收割、製作臭氣衝天的農肥、頂著汗流狹背的不適、承受著毒蛇老鼠出沒的驚嚇,這個考驗對於現代的新人類有多大?最重要的是,這種生活可以過多久?

而蘇淑樺和雷梅詩也並非沒有恐懼過,但卻沒想過退縮。

“因為山不過來,我過去。”既然現況已經無法迅速取得轉變,她們只能調整自己去適應狀況。

最初的耕耘開端是在一朋友家的菜園子,在試驗種植得到理想的成果之後,也讓她們摩拳擦掌的再準備擴大版圖。

當然,她們也有一名本來打算一起打拚,但最後選擇離隊的伙伴,但這一切不會讓她們埋怨,更沒打擊她們堅定的決心。

起風Beginning

2009年中旬,檳城浮羅山背的關帝亞齊漁村附近園丘來了兩風塵樸樸的女孩,在熱誠的懇求下,她們獲得逾60歲華裔園主的點頭許可,將有機果園交予她們打理。

這是主要種滿榴槤、香蕉,還有山竹、紅毛丹、尖必叻、龍貢等果子的有機農園,一棵又棵茂盛碩大的果樹,都沒施放化學肥料,更無使用殺蟲劑和除草劑。

兩名女子把這片純樸的農園私自名為“草根”。

沒播殺蟲藥的結果就是必須更加倍用心照顧,沒灑除草劑的後果就是苦了打理,一陣子沒人工除草就成了荒山野嶺。還有,因不施化學肥料,她們必須到浮羅山背巴剎收集爛菜、魚頭尾和魚內臟,以9個月的時間發酵製成天然肥料。

這個天然肥料一旦灑在農地,散發的強烈腐臭味,實在是神憎鬼厭,但在她們鼻端,那是大自然的香氣。

下雨Be tough

雖然未有實際支薪,但在悉心照顧果園、協助收成後直至到市場買賣的農產品收入,從中獲得提成。

由於有機水果市場受限,有機店的吸納空間不大,多餘的農產品必須降低價格賣給非有機市場,蒙受虧損,讓她們有時會感嘆現實殘酷。

但最關鍵的是,園主也允諾撥出2依格的一片園地讓她們自行耕種蔬菜,當然,一切收獲都須源自自食其力,沒有白吃的午餐。

這片土地並非肥沃的腐殖土,要直接就進行種植是相當困難的,因此,為了讓土地肥沃起來,她們也開始了做覆蓋和培土的長征之旅。

陽光Sunny Day

淑樺梅詩的農場生活在辛苦之餘總洋溢著陽光,她們之前住在簡陋農舍而終日與大自然為伍。

由於是在半荒野的山地,蛇蟲類出沒是免不了的,梅詩曾經在園地工作時就和一隻劇毒的眼鏡蛇“近距離接觸”,結果一人一蛇皆按兵不動,才免了一場浩劫。

當地居民也積極教導或提供植物藥物和驅蛇土方給她們,工作時一些小擦傷挫傷是免不了的,但這些人的熱情讓她們心裡暖洋洋。

而草根前些時候也來好幾位義工,有來自加拿大的Tanya和Kelly,來自澳洲的Cath等等,他們都是去過一些有機園做義工。

結果當然是大家分工合作,如:澆水、覆蓋、栽種Nitrogen Fixing Tree(NFT),包括設立儲水系統、培苗等等。

在這期間,大家都相處愉快,Kelly和Cath超愛吃榴槤,每天都離不開它們,這些點點滴滴都是淑樺梅詩風雨之後的美好Sunny Day。

草根蔓藤手記
‧by淑樺梅詩

久違了的草根捎來好消息了,草根要開始蔓藤了,經過了水果季節的忙碌,然後接踵而來的漫天風雨,挖泥機緩緩地駛進草根地盤動工,草根園地由原先的荒野,變成即將提供人類食物的園地。

在我們即將生產是食物前,我們希望能向這大地致敬,草是土地上的先驅植物,然後進化成攀藤植物,小樹、大灌和喬樹等。

在這過程中,bacteria, protozoa, nemetodes, fungi, fungus陸續加入土地中,滋養土地和植物。這自然過程可能用上十年,一百年,一千年或更多。

茅草是眾所周知的第一代低等植物,只有他們能在不肥沃及缺乏生命力的土地上生長,可想而知他們是有著多麼頑強的生命力。

草根以生產食物之名加速進化過程,這雖然破壞了土地的自然進化,但我們希望除此之外,我們都會遵從自然環境的生存法則來進行耕種。

我們現在正忙著規劃園地,設計園地,增加土地有機質,覆蓋,種植及搭寮亭,在土地上加了木削,燒米谷、米谷、枯草葉及有機肥。這些有機質將能弄鬆土地,也會招攬微生物及蚯蚓來為我們做免費農夫,還需要收集大批的有機質加入泥土中。

至於寮亭過後會充當我們的歇息處、儲藏處和堆肥處,真多謝我們園內3位壯士辛苦建造。我們也正在規劃園地的地方使用:建造雞寮、該種些甚麼、甚麼時候種些甚麼等等。此外,我們也開始種植黃梨、洛神、木薯、芋頭、銀芋、桔子等等,希望他們能頑強地在這麼貧瘠的土地上生存。

光明日報/SE7EN‧報導:林宗萍‧2010.03.21

http://www.guangming.com.my/node/70231?tid=9

// <!—->